消委会|四成雪耳等菌类含除害剂价真栈最多食前清洗可除杂质近年来市民注重健康饮食,不少人都会选择在日常生活中多进食雪耳、木耳等干制耳类食用菌。消委测试了28款预先包装干制耳类食用菌,包括黑木耳、白背木耳及雪耳,测试结果显示,全部样本均含不同的金属污染物,其中四成样本共12款检出至少一种除害剂,当中价真栈雪耳检出的除害剂种类最多共有5种,而标示为有机的样本点点绿亦检出4种除害剂残余,惟相关含量正常食用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消委会提醒,虽然干制耳类食用菌营养价值高,惟消费者烹调时需留意此类食材的正确处理方法,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米酵菌酸引致中毒。黑木耳、白背木耳、雪耳皆为常见的食用菌,为中式餸菜的食材,虽然并非食材中的主菜,但其营养价值极高。消委会今年首月,没有接获干制耳类食用菌的投诉,与去年同年同期一样,去年全年亦只接获2宗投诉,2021年有1宗,2020年有2宗,多年来投诉数字相若。

菌丝长满袋后,气温在18℃以上时,应及时开袋诱耳。出耳房棚可在室内吊袋出耳,也可在房前屋后、空地或林荫下搭建保温遮荫菇房。规格大小因地形而定,但宽不能超过8米,长不限,用竹、木搭棚盖草遮荫。棚的四周用竹片或木条编成墙,挂上草帘,周围挖好排水沟。出耳棚地面填平压实,并使其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清洗地面时不易积水。菌袋采取卧放堆叠,两头出耳的应在地面上每间隔65厘米处铺行砖块,菌袋顺砖卧放堆叠在砖上。

栽培架可用砖块水泥板、竹片、木棒搭成。若在室内栽培,墙壁上设通风窗,获取散射光;墙壁、地板能洗涤。野外菇棚可采取露地立袋出耳荫棚上方及四周应有蔽荫物。还可以在野外搭建遮阳网菇棚,内衬塑料膜防雨采取露地立袋栽培出耳。在开袋前2~3天,要对房棚及设备进行消毒,同时要搞好周围环境卫生,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开袋前先将菌袋运至光线充足的地方曝光刺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菌袋表面消毒。
2、洪河乡种起了黄背木耳安阳县洪河屯乡有一个黄背木耳生产场,这个场属于洪合屯乡,有20万袋的生产规模,年产木耳150万公斤,是安阳县黄背木耳的生产基地。安阳县洪河屯乡党委书记赵先常介绍说,因为生产黄背木耳当地有资源,而且技术便于掌握,特别是投资小,见效快,群众积极性很高,安阳县洪河屯乡土地面积50000亩,其中丘陵地区占到35000亩,这些土地不利于耕作,所以他们在选择项目时就以少占耕地为主;另外洪河屯乡一直不富裕,要想发展工业,或者投资较大的产业并不容易,所以发展黄背木耳生产成了他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