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盒子是萨莎还不满五岁那年,父亲带给她的。当时这个盒子里的茶叶还满着——那可绝对是稀罕货!父亲想用真正地道的茶水给萨莎一个惊喜,可萨莎的表情却像吞药汁一样洋溢着某种勇敢,让人哭笑不得,不过,那个塑料盒子却令她爱不释手,那时萨莎还小,还需要父亲给她讲解盒盖上画的是什么——那是中国的山水景致,最适合用来装饰茶叶包装盒了。
1、为什么古代的一些文人对山水情有独钟?山水,在文人心中,是自由的象征。放怀于自然,寄情乎山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文人的薰染。唯以自然之中,可以显见自由的情怀。此时的山林、自然,已不是自然界的自然物对象,巳然成为文人心灵深处一种自我意识的寄寓。在寄寓中实现现实社会环境不具有的那么一种祈盼的自由。以自由的心灵,审视一个学人本应具有的追求。对于文人来说,山水一一自然,与艺术一一山水,那就应该是本应具备的精神价值。
文人向往山水自然,玩味艺术,正是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心态,有一良好情绪的出口。情有独钟,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在向往之间的精神升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象这一类的文人向往,往往又是精神自由与思想自由的追慕。所以自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出现山水画这一新的形式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就在文人心灵深处,挥之不去。无论是真山水还是艺术中的山水,那种一见如故的感受,就成为了一一情有独钟。
2、莫辞山水情,勿忘父母恩。有一种爱,如巍峨之泰山,肃穆威严,令人望而生畏;有一种爱,如淙淙之流水,温柔仁爱,令人沉醉留恋。看吧,那巍峨的泰山,岂非如父亲的脊背一般,坚挺伟岸;听呀,那淙淙的流水,莫不是母亲的声声呼唤,慈祥温婉。人生于这山水之间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我爱这山水,爱得深沉!”可偏偏都不愿永永远远地依恋于此间,我们注定要离开,要去闯荡,要为我们的理想去奋斗、去拼搏。
这场景也不知在千家万户中重复了多少次,父母却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出演这同一幕,而离别后的我们则往往仅在杯盏之间,便将父亲的命令、母亲的叮嘱忘得一干二净。辞父别母之后,云游四海;背井离乡伊始,浪迹天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居于他乡的游子必举酒独酌,泪湿满襟,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思乡念亲之情,一泻汪洋,直奔涌到父母跟前才肯作罢。